search

党建引领聚合力 党员模范勇担当——市地调所筑牢地灾防治“安全堤”

【报送单位】: | 2025-08-04  


字体: [大字中字小字] [打印] [关闭窗口]

7月28日,北京市暴雨红色气象风险预警信号紧急拉响,全市进入防汛应急一级响应,市地调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院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所党委紧急调度,常规力量全部出动,并第一时间增派20名后备队员支援地灾应急,积极响应市规自委昌平分局应急联动机制,联系组织区城管委、区公路分局、区文旅局及属地镇政府依据职责开展各领域、各辖区地灾隐患点雨后巡查。以“汛”为令、向险而行,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防汛全过程,用科学防控与硬核行动筑牢城市安全屏障。

1754614330854.jpg

截至8月1日,市地调所共组织30个专业排查小组,累计出动86人次,开展拉网式实地排查。对叠加降雨量较大的十三陵镇大岭沟村、果庄村及延寿镇湖门村、辛庄村等51个行政村的350个威胁居民点的高风险地灾隐患点位和121个养老、卫生、学校等机构开展拉网式排查,以“全域覆盖、重点攻坚”为原则,确保及时发现、预警、处置险情,为防汛抗灾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避免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巾帼首战,柔肩勇挑重任

本次应急响应中,市地调所派出了3位女调查队员李莉、刘鸿、付宁宁。作为共产党员,她们深知此次任务艰巨,纷纷带头踊跃报名随队进山,排查地灾隐患。她们冲锋在前,毫不退缩,以无畏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投身战斗,以出色的表现正在完成任务,展现了新时代应急战线女性丝毫不逊男性的飒爽英姿与责任担当。


老骥伏枥,风雨尽显本色 

55岁的老党员刘林生,凭借多年的地灾应急经验,堪称队里的“定海神针”。在暴雨最猛烈、风险预警最高的时刻,他主动请缨到乡镇第一线,承担夜间值守重任,每小时严密监控、准时报告,彻夜未眠守护安全。雨势稍歇,他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对昌平区重点隐患点的雨后排查工作中。崎岖湿滑的山路挡不住他守护百姓安全的决心,他以丰富的经验和不知疲倦的身影,为年轻队员树立了“老当益壮、初心弥坚”的榜样。


忠孝难全,扛起双重重担

应急调查队队长贺文静在暴雨应急响应最吃紧的时刻,遭遇母亲刚刚出院、瘫痪在床亟需照料的艰难处境,仍坚定开启家庭与工作“两头跑”的“白+黑”模式:白天,他带领队员奔波在防汛一线,统筹指挥、排查隐患;夜晚,他匆匆赶回家照顾母亲……“汛情就是命令,我必须上”简单的话语背后,是连续多日每天不足4小时的睡眠。每当深夜接到险情报告,他总是迅速响应,安顿好母亲后立即返岗。

地质调查队员宋炳川在母亲病重住院期间,仍然坚守在防汛排查第一线。面对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考验,他毅然选择“群众安全至上”。在这场与暴雨的较量中,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应急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和对岗位职责的绝对忠诚。


轻伤不语,坚守诠释担当

队中年轻队员任东伟在暴雨期间身患重感冒,但他深知汛情严峻、任务艰巨、人手紧张,仍然选择带病坚持工作。无论是值守、信息报送还是雨后的排查任务,他都克服身体不适,始终与其他队员并肩作战。“东伟就像个拼命三郎”队友这样评价,他总说“年轻人就该多担当”。正是这份担当,让他在最艰难的时刻选择坚守,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地质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本次强降雨过程中,昌平区应急调查队全体队员,在各自岗位上克服重重困难,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连续作战,恪尽职守。从暴雨中的彻夜值守、严密监测,到雨后的迅速响应、进山排查,他们用实际行动筑起了一道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防线。他们的付出与坚守,是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五干”“六敢”精神的生动写照。

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市地调所党委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通过监测预警与预防手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用实际行动守护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浏览量: